《封神演义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独特作品,虽然没有被列入四大名著,却在神魔小说中与《西游记》齐名同花易配,并且人物描写深刻,堪比《三国演义》。除了正面人物姜子牙,商朝的一方也有一些令人敬佩的角色,比如王叔比干、太师闻仲等。
闻仲是《封神演义》中的重要人物,他被视为商朝的定海神针。在仙道中,闻仲是截教的代言人,和阐教的姜子牙对立。在世俗中,闻仲不仅在朝廷上压制纣王的荒淫无度,在外也屡屡为国征战。他是商周之战中的关键人物,虽然最终在姜子牙的智谋下被击败,但如果没有姜子牙的伏杀,商朝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。
闻仲死后,他的忠魂依然未曾消散,回到朝廷劝谏纣王。他如一颗流星划过商朝的傍晚,孤独而又绚丽。战后,他凭借功绩和品行被封为雷部天尊。然而,他对被姜子牙封神心存不满,直到元始天尊出面,才让他屈服。
展开剩余75%那么,闻仲到底是怎样的人物?在《封神演义》中同花易配,他又展现了哪些特质?他为何在封神台前要给姜子牙一个难看的表情?
闻仲是一个文武双全、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,他的死让读者感受到深深的遗憾。可惜,历史中并没有关于他的记载。如果纣王能得到闻仲的支持,或许历史的走向会发生改变。闻仲的形象是《封神演义》作者为濒临黄昏的殷商王朝所创造的一线曙光。
在原著中,商王帝乙临终时,担心商朝在暴虐的儿子帝辛手中灭亡,因此他必定选择了一位值得托孤的贤臣,而闻仲正是这一选择的最佳人选。随着截教在天界的压力不断增加,通天教主迫切需要一位在人间的代言人,而闻仲恰巧符合这一需求。
闻仲不仅天资聪颖,而且忠诚可靠。他曾拜入截教,成为外门的大弟子,并以地仙的绝顶修为在截教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。他辅佐过两代殷商君王,为国家开疆拓土。身为太师,他受到了帝辛的尊敬,也让朝臣对他敬畏。
在《封神演义》的早期,闻仲并未出场,大家只听闻他的声名,尤其是在帝辛被狐妖迷惑后行事荒唐,朝野上下纷纷盼望闻仲出山来拯救国家。终于,西岐叛乱爆发,局势动荡不安,闻仲才正式登场,骑着墨麒麟、手持双蛟鞭、头顶天眼的白胡子老头一亮相,震惊了所有人。
即使如此,闻仲的出现并未改变纣王对他的尊敬。闻仲凭借超高的武力和天赋,使得纣王对他充满敬畏。闻仲的天眼不仅可以洞察人心,还能辨别忠奸善恶,能为殷商带来稳定。然而,阐教为了确保自己的胜利,不惜调动一切力量与闻仲对抗。最终,姜子牙和杨戬等人设下圈套,利用法宝将闻仲击败,商朝彻底丧失了翻盘的机会。
即便如此,闻仲死后依然不舍国家,他的残魂回到朝廷,试图唤醒纣王,劝他重新振作。虽然纣王略有清醒,但他知道大势已去,最终在鹿台自焚而死。封神大战的结局已经注定,阐教最终获胜。
在阐教胜利后,姜子牙主持封神大典。截教的损失惨重,甚至要被自己的敌人姜子牙册封。所有截教神祇都不得不跪下接受封号,闻仲也是其中之一。然而,在见到那些因自己而丧命的同门和师傅后,闻仲的倔强性格依旧未改,坚决不跪。最终,元始天尊为他开口,赞扬他忠义无双,封为雷部天尊。虽然仍满怀怒意,闻仲在圣人的注视下屈膝受封,最终将仇恨抛之脑后。
闻仲的死和他为国家殉忠的精神,让人感动不已。他的形象体现了古人对信义的坚定执着,或许这就是“义之所在,明知不可为同花易配,也去斗胆而为之”的真正含义。他的死,正如太史公所说,是“泰山之重”,影响深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鑫东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